【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三:參與式預算的國際案例與台灣經驗

參與式預算在全球各地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實踐模式。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區分三種模式。第一種類型,由市民來討論、決定「全市範圍、不限特定用途」的部份預算,如巴西愉港;第二種模式,決定的是「全市範圍、限於特定主題」的公共資源,如波士頓的青年參與式預算;第三種模式,則是芝加哥和紐約代表的是第三種模式,由社區居民來決定該如何使用,是非全市性的,「以特定地區為範圍」的參與模式,如芝加哥和紐約市議員以補助款來進行參與式預算。

2015年一月,台灣實施第一場參與式預算。這場參與式預算是由青平台主辦,台大社會系和北投社區大學協辦,由台大社會系林國明副教授、陳東升教授協助規劃,以北投社區大學所在地附近社區居民為參與對象。實施的程序,是參考芝加哥和紐約市的經驗,並考量台灣本地社區的特殊性,做了一些修正。實施步驟如下。

  1. 公民大會:由於社區範圍小,加上預算成本有限,北投社區型參與式預算只舉辦一場公民大會,不像芝加哥和紐約,在不同社區、不同時間舉辦多場住民會議。在住民大會中,先由專家介紹參與式預算的相關資訊,然後,參與的公民,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在兩名經過培訓的志工主持下,針對社區需求,提出預算方案的想法。每個小組提出三個預算方案,十二個預算經過參與公民投票排序,選出八個方案作為候選方案,包括「友善步道、彩繪北投」、「青少年課餘學習平台」、「北投特殊地質調查導覽」、「老人伴日托」、社大造景計畫」、「行動那卡西」、「創意門牌製作」和「愛走動,愛相隨—老人陪伴計畫」。這八個方案將做進一步規劃。
  2. 方案規劃:考量到參與式預算首度實施,公民參與方案規劃的能力和時間都受到限制,因此,在方案規劃方面,並沒有像紐約和芝加哥市那樣,由住民(公民)大會中選舉代表來做具體規劃,而是由仿效波士頓青年參與式預算的作法,由志工來做方案規劃。志工協助公民大會提出方案的提案人,一起將初步想法轉化為具體的預算方案。公民大會的主持志工,以及協助方案規劃的志工,都經過培訓,了解參與式預算的原則與程序。
  3. 方案展覽與投票:同樣是社區規模與預算成本的考慮,北投社區型參與式預算是將方案展覽和投票合併進行。投票活動是在新民國中活動中心進行,現場有八個候選方案的海報展覽。除了靜態的展覽,志工或方案提案人,像參與投票的公民報告預算方案的目標、內容和預期效益。每個方案報告之後,進行意見交換。所有方案的說明與討論進行完畢之後,進行投票。總共有174位公民參與投票,得票最高的是「友善步道、彩繪北投」、「社大造景計畫」和「行動那卡西」三個方案,各獲得十萬元的經費補助。

北投社大

由於台灣社區的範圍,約與里相同,規模不大,一般民眾對地方事務的公共參與,並不積極,如果舉辦多次的公民大會和方案展覽,重複動員的結果,參與的成效一定不好,因此,公民大會應該只舉辦一次,方案展覽可以和投票活動結合。北投社區型參與式預算的實施,是依據這樣的原則規劃,執行結果,證明這種適合台灣本土特性的社區型參與式預算是可行的。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一:什麼是參與式預算?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二: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二: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

三種主要模式

參與式預算通常都在地方的層次進行。從預算所涵蓋的範圍來說,參與式預算有三種主要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以全市一部分的預算為範圍,包括所有區域,也涵蓋許多主題,例如住宅、教育、健康、環境、安全等。巴西愉港是這種模式。第二種模式,是以特定地區為範圍。例如,芝加哥和紐約某些選區的市議員,將他們所掌握的分配款,交由選區住民來決定用途。第三種模式,是以全市為範圍,但限於特定主題或人群。例如,波士頓市的「青年領導變遷」參與式預算,是由青年來決定部分公共資源的使用。

操作程序

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通常包括四個步驟:提出想法、擬定方案、方案展覽和投票決定。首先,是在鄰里社區舉辦住民大會,開放給所有想來的人參加,大家腦力激盪,對於地方需求和建設方案,一起討論,提出想法。其次,由住民大會選舉代表,或由主辦單位招募志工,把參與民眾在住民大會提出的想法,轉化成為具體可行的預算計畫。代表和志工在擬定方案的過程,必須經過學習與溝通的過程,與政府官員、專家、專業幕僚、社會團體和當地居民持續互動,了解預算編列的技術知識、地方實況、民眾關切與需求內容,然後提出數個預算方案。再來,社區代表回到社區,向住民報告預算方案的初步內容,接受住民的回饋意見,然後進行修改預算方案。最後,民眾對定案的候選方案進行投票,決定優先順序。 有些參與式預算的程序,也包括預算執行階段的監督。

參與式預算運作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一個參與式預算的計畫要能夠成功地執行,其關鍵點在於能否有效動員多元參與者對於參與式預算背後理念的支持、參與和協力。但是,對於參與式預算這種對台灣而言算是嶄新預算決策過程的認同要能夠逐步積累,繼而讓多元的參與者能夠確認其有效性、提高其參與意願、重視其地位,則又端賴於每一場先驅參與式預算的執行是否得當。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一:什麼是參與式預算?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三:參與式預算的國際案例與台灣經驗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一:什麼是參與式預算?

自從1989年,由巴西愉港首開先例以來,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500個城市、社區和機構進行過參與式預算,甚至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大力推動參與式預算,認為這是最佳的民主實踐。

參與式預算指的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部份公共預算的支出。住民和社區所有群體的代表,共同討論預算計畫,提出方案,並且投票決定支出的優先順序」。傳統的預算是由政治官員、民意代表來做決定,參與式預算則把預算分配的權力交給人民,由人民自己決定公家的錢要怎麼花。不過,人民所要討論和決定的,只是一部分的公共預算,大部分的公共預算還是透過非公共參與的模式,由傳統權力決策結構來決定。

參與式預算有幾個核心的原則:包容、審議、決定,與社會正義。

核心原則

  1. 包容:參與式預算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尤其是在既有權力結構體系下無法發聲的群體,必須讓他們有機會可以來討論、決定公共資源的使用。操作程序的設計,應該盡量促成更具包容性的參與。例如,鄰里社區的住民大會和投票,應採開放式的參與,只要符合特定資格(如當地居民)都可以參加。對於邊緣的弱勢群體,應該透過社區組織進行接觸、動員,鼓勵他們站出來發聲。
  2. 審議:參與式預算鼓勵公眾透過說理、學習、溝通和討論的過程,來參與公共預算的決定。在鄰里社區的住民會議、形成預算方案,方案展覽和投票決定的各個階段,參與的公眾提出他們的想法,說明理由,向他人解釋為什麼主張把公共資源用在特定的方案,也和其他公民、政府官員、專家、社區組織者和社運份子對話,聆聽他人的想法,學習預算與公共財政的相關議題、發掘社區的問題、了解其他群體的需求、反省集體的需要。
  3. 決定:參與式預算賦予一般民眾能夠決定公共支出優先順序的權力。不過,參與式預算賦予人民的決策權力,仍須與傳統的行政—議會決策結構相接合。政治菁英將他們權限範圍內可以自行決定如何支配公共資源的權力,交給人民,並基於政治責任的原理,接受人民的決定。但是,預算科目的用途、經費的撥用與方案的執行,仍須依照既有預算程序的規定進行。
  4. 社會正義:參與式預算一開始在巴西愉港進行實驗之時,帶者強烈的社會改革色彩,追求重分配的社會正義,希望能將公共資源導向於貧窮地區。全球實施參與式預算的案例,不見得都會把社會正義作為目標。但是,參與式預算在運作程序的原則上,例如包容、審議與決定,其實隱含著推動社會正義的目標。包容的原則,強調弱勢的、邊緣的群體,必須納入參與的過程,就是希望最需要公共資源挹注的人群,他們的聲音能夠被聽到。審議的原則,讓人們聽到不同的聲音,能夠有同理心,了解他人,尤其是弱勢者的處境和需求,而從公益取向和社會正義的原則來審視資源分配的正當性。決定的原則,讓關切社會正義的聲音,成為力量,帶來變革。參與式預算的推動,其實就假定必須改變傳統權力結構分配預算的模式,促成廣泛的參與、鼓勵不同聲音的對話,賦予人民決定權力,才能讓公共資源的分配照顧弱勢群體,使境況較佳的人因而受益。

根據上述原則來推動參與式預算,能夠帶來哪些效果呢? 我們能夠賦予民主嶄新的意義,鼓勵更為廣泛的公民參與;藉由賦予人們對於決策過程發聲的權力,提升人們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培養更多的社區領導者和更為積極的公民;強化政府、組織和住民間的關係;促成更為透明、更加公平和更有效率的預算編列與執行等。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二: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三:參與式預算的國際案例與台灣經驗

【書籍】咱的預算,咱來決定

getImage

  • 作者: 鄭麗君
  • 出版社: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
  • 出版日期:2015/02/01
  • ISBN:9789868976528
  • 規格:平裝 / 21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何謂參與式預算:
由人民來決定一部份公共預算的支出。住民和社區所有群體的代表,共同討論預算計畫,提出方案,並且投票決定支出的優先順序。自從1989年,由巴西愉港首開先例以來,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500個城市、社區和機構進行過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
提出想法→擬定方案→方案展覽→投票

參與式預算的效果:
鼓勵更為廣泛的公民參與──藉由賦予人們對於決策過程發聲的權力,提升人們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
強化政府、組織和住民間的關係
促成更為透明、更加公平和更有效率的預算編列與執行

一個參與式預算的計畫要能夠成功地執行,其關鍵點在於能否有效動員多元參與者對於參與式預算背後理念的支持、參與和協力。但是,對於參與式預算這種對台灣而言算是嶄新預算決策過程的認同要能夠逐步積累,繼而讓多元的參與者能夠確認其有效性、提高其參與意願、重視其地位,則又端賴於每一場先驅參與式預算的執行是否得當。希望本書能對如何進行一場適當的參與式預算提供幫助。

【作者簡介】

鄭麗君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現任立法委員,曾任台灣智庫執行長、行政院青輔會主委,致力於推動審議式民主。學生時代即投身參與公共事務,為更深刻研究思想,從台大土木系轉哲學系,之後到法國第十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也成為博士候選人。創辦青平台,是希望有志參與公共事務的年輕人,不管是透過實務參與,或者政策研究,能不停地去思考台灣政治的選項與各種可能性。

【目錄】

導讀:參與式預算制在台灣/陳東升

第一篇、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神話與現實/萬毓澤老師
第一節 從巴西的「民主聖地」說起
第二節 愉港參與式預算:基本架構
第三節 愉港經驗:神話與現實
第四節 參與式預算之路,道阻且長

第二篇、從地方財政狀況談參與式預算/朱澤民
第一節 地方政府財政狀況
第二節 地方政府預算之籌編與審議
第三節 參與式預算意義、配合條件、參與主體、適用範圍及資金來源
第四節 參與式預算程序
第五節 參與式預算面臨問題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篇、財政實務與參與式預算的可能/陳錦稷

第四篇、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與國外經驗/林國明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審議民主與參與式預算的核心原則
第三節 參與式預算的美國經驗:芝加哥、紐約、波士頓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篇、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經驗談—論壇記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