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二: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

三種主要模式

參與式預算通常都在地方的層次進行。從預算所涵蓋的範圍來說,參與式預算有三種主要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以全市一部分的預算為範圍,包括所有區域,也涵蓋許多主題,例如住宅、教育、健康、環境、安全等。巴西愉港是這種模式。第二種模式,是以特定地區為範圍。例如,芝加哥和紐約某些選區的市議員,將他們所掌握的分配款,交由選區住民來決定用途。第三種模式,是以全市為範圍,但限於特定主題或人群。例如,波士頓市的「青年領導變遷」參與式預算,是由青年來決定部分公共資源的使用。

操作程序

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通常包括四個步驟:提出想法、擬定方案、方案展覽和投票決定。首先,是在鄰里社區舉辦住民大會,開放給所有想來的人參加,大家腦力激盪,對於地方需求和建設方案,一起討論,提出想法。其次,由住民大會選舉代表,或由主辦單位招募志工,把參與民眾在住民大會提出的想法,轉化成為具體可行的預算計畫。代表和志工在擬定方案的過程,必須經過學習與溝通的過程,與政府官員、專家、專業幕僚、社會團體和當地居民持續互動,了解預算編列的技術知識、地方實況、民眾關切與需求內容,然後提出數個預算方案。再來,社區代表回到社區,向住民報告預算方案的初步內容,接受住民的回饋意見,然後進行修改預算方案。最後,民眾對定案的候選方案進行投票,決定優先順序。 有些參與式預算的程序,也包括預算執行階段的監督。

參與式預算運作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一個參與式預算的計畫要能夠成功地執行,其關鍵點在於能否有效動員多元參與者對於參與式預算背後理念的支持、參與和協力。但是,對於參與式預算這種對台灣而言算是嶄新預算決策過程的認同要能夠逐步積累,繼而讓多元的參與者能夠確認其有效性、提高其參與意願、重視其地位,則又端賴於每一場先驅參與式預算的執行是否得當。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一:什麼是參與式預算?

【認識參與式預算】單元三:參與式預算的國際案例與台灣經驗